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综合习题 - 正文
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一(2)
来源:fjsedu.com 2005-10-21 14:47:58 【字体:小 大】

从生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指生命起源的和种族发展的过程)来看,生命物质的运动性也很鲜明。生物的个体发育,表现在高等的种子植物方面,包括了种子的形成和种子萌发长成新个体两个阶段:表现在高等的脊椎动物方面,包括了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整个个体发育过程,反映了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命物质的变化发展,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变化发展为一个复杂的多细胞生物有机体。生物的系统发育,表现出生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小分子到大分子,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趋向,也就是进化的历程。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物质的变化发展,与系统发育中生命物质的变化发展,是相互联系的,个体发育过程能够重演系统发育过程的一些主要阶段,而系统发育过程又是由无数个体发育过程,通过生殖保持生命物质的连续性而组成的。个体发育的过程时间短暂,而系统发育的过程时间漫长,二者共同反映了生命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历程。

上述内容在高中《生物》其他章节中,生命物质的运动性也多有体现。例如,第五章遗传和变异中,遗传物质的变化发展规律,直接关系到生命物质运动中的稳定和不稳定。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使生物表现出遗传,这关系到生物种族的稳定发展;遗传物质的不稳定传递,使生物表现出变异,这关系到生物种族的向前发展进化。这充分体现了生命物质(主要是核酸、蛋白质)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一些重要规律。

③生命物质运动的矛盾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一切事物包含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可以说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生命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是生命物质内部包含着的矛盾。推动生命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应该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矛盾。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两个同时进行的相反过程,同化作用是物质合成、能量贮存的过程,异化作用是物质分解、能量释放的过程,表明了二者是相互对立的。虽然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相互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过程中,都有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同化作用可以说是异化作用的基础,异化作用可以说是同化作用的动力。我们可以把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用下面的图表表示出来:

正是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这一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又斗争,又统一,所以,才推动着生命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发展。如果没有了这一矛盾的对立统一,则生命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也就停止了,生命也就完结了。用物质运动的矛盾性观点来看生物的本质特征,就会理解得更为深刻,知识就会掌握得更牢固。

生命物质运动的矛盾性,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如绿色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对立统一,生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性状表现的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等等,也都是生命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生命物质内部存在着的矛盾,是生命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但是,还应该看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外部矛盾,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就是说,生命物质与外界复杂的环境之间的矛盾,对于生命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我们把存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看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而把存在于事物外部的矛盾看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因。生命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因,就是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矛盾,遗传与变异的矛盾等,外因则是生命物质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之间的矛盾。

生物体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和变异就是生物体内部存在着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就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物体在生存过程中必然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包括同种的异种的)和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种斗争就是生存斗争,这种斗争或矛盾就是生物进化的外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生物进化的条件,生物内部遗传和变异之间的矛盾是生物进化的根据,生存斗争是通过遗传和变异而起到选择作用的,其结果就是适者生存。

其他方面,如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分析,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分析,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中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分析,生物性状表现(表现型)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分析,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分析等等,都需要用上述的观点来指导。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试着对上面提到的一些内容来进行分析,一定会大有收益的。

④生命物质运动中的量变与质变。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变化都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而不是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或飞跃。生命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发展,同样具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而且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我们在高中《生物》第一章的学习中,学习到了细胞分裂的知识。细胞分裂之前,一定有细胞内物质的积累和细胞的由小长大而至成熟,这就是量变的过程。当量变到一定的限度,或者说,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细胞就会进入细胞分裂的阶段而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这就是质变的过程。当细胞分裂成新的子细胞后,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过程。就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分裂间期看,往往看不出细胞有什么明显的变化,细胞似乎是静止的。实际上,这时的细胞内部正发生着很复杂的变化,也就是量变的过程。当细胞内完成了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完成了量变的过程,此时的染色质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形成带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了。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也是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的发展过程;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也体现其中;在生物的进化发展过程中,在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中,在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都体现了生命物质运动中的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生命物质的量变和质变,以及也们之间的相互转化,都是生命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发展。因此,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根本原因,仍在于生命物质内部的矛盾性。运用量变、质量及其相互转化的观点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统帅所学的知识,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还有一些重要的哲学观点和范畴,如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本质与现象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等,对我们学习高中《生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兴趣的同学可通过政治课的学习和自学等方式来进一步学习。也可以在生物课的学习中来体会和理解这些观点。应该坚信学习并运用一些哲学观点来指导和统帅我们学习高中《生物》,是一定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2)认识论观点

作为高中学生,对于我们人类认识事物和学习知识的基本过程,应该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可以使我们能自觉地按照人类认识的规律去学习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牢固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知识。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就是说,人的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例如,人类对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认识,就是从科学实验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在17世纪,有一位比利时的科学家叫海尔蒙特( Helmont)他做了一个实验:把一棵柳树苗称重后栽种在一个木桶里,桶里的土壤也事先称重。以后,他只给柳树浇水,不加任何肥料。5年后,柳树苗长成柳树,重量由原来的2.2千克重增至76.5千克,而土壤的重量只减少了60多克。通过这样一个实验,海尔蒙特认识到,柳树增加的物质,主要不是从土壤中来的,最大的可能是从水中得来的。以后,有人做了化学分析,知道柳树增加的物质有很大一部分是碳元素,而碳元素绝不是从水里来的。于是有的科学家又猜想,柳树增加的物质可能是从空气中得来的,因为空气中有含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气。根据这个设想,科学家又设计了实验:把柳树栽在一间温室内,如果把室内的二氧化碳气抽去,柳树便停止生长;把二氧化碳气放进室内,柳树又开始生长。通过科学实验的实践,人们终于认识到,柳树原来利用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来增加自身重量的。就这样,经过科学家们一代一代的努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谜被人们认识到了。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又用到生产实践中,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